实测分享“白金岛长沙麻将有挂吗”确实真的有挂

2025-01-14 14:47来源:本站

实测分享“白金岛长沙麻将有挂吗”确实真的有挂

哥哥打大a辅助工具是一款可以让一直输的玩家,快速成为一个“必胜”的ai辅助神器,有需要的用户可以加我微下载使用。哥哥打大a辅助工具可以一键让你轻松成为“必赢”。其操作方式十分简单,打开这个应用便可以自定义微乐小程序系统规律,只需要输入自己想要的开挂功能,一键便可以生成出微乐小程序专用辅助器,不管你是想分享给你好友或者哥哥打大a辅助工具ia辅助都可以满足你的需求。同时应用在很多场景之下这个微乐小程序计算辅助也是非常有用的哦,使用起来简直不要太过有趣。特别是在大家微乐小程序时可以拿来修改自己的牌型,让自己变成“教程”,让朋友看不出。凡诸如此种场景可谓多的不得了,非常的实用且有益,

1、界面简单,没有任何广告弹出,只有一个编辑框。

2、没有风险,里面的微乐小程序黑科技,一键就能快速透明。

3、上手简单,内置详细流程视频教学,新手小白可以快速上手。

4、体积小,不占用任何手机内存,运行流畅。

哥哥打大a辅助工具开挂技巧教程

1、用户打开应用后不用登录就可以直接使用,点击微乐小程序挂所指区域

2、然后输入自己想要有的挂进行辅助开挂功能

3、返回就可以看到效果了,微乐小程序辅助就可以开挂出去了

哥哥打大a辅助工具

1、一款绝对能够让你火爆辅助神器app,可以将微乐小程序插件进行任意的修改;

2、微乐小程序辅助的首页看起来可能会比较low,填完方法生成后的技巧就和教程一样;

3、微乐小程序辅助是可以任由你去攻略的,想要达到真实的效果可以换上自己的微乐小程序挂。

哥哥打大a辅助工具ai黑科技系统规律教程开挂技巧

1、操作简单,容易上手;

2、效果必胜,一键必赢;

3、轻松取胜教程必备,快捷又方便


网上有关“世界历史常识大全1000题及答案解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世界历史常识大全1000题及答案解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第20课 工业革命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首先发生的国家和部门。瓦特改良蒸汽机。汽船和火车机车的发明。工业革命的巨大影响。

〔能力目标〕

通过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及后果的思考,提高辩证看问题和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而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为国家的富强、社会的发展准备条件。

二、知识点拨

〔知识引导〕

1.什么是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促使工场手工业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这场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19世纪扩展到欧洲大陆、北美和日本。

2.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英国的原因

(1)英国具备了工业革命的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2)英国具备了工业革命的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海外市场的迫切需求。

3.英国工业革命的大致过程

英国的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织业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棉织业的发展推动了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新动力又推动了冶金、采矿等重工业部门采用新技术,工业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交通运输革新。

4.工业革命的巨大影响

(1)创造了极大生产力,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2)使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3)改变了世界面貌:

①使欧美一些国家日益强大,而亚、非、拉美一些国家和地区长期贫困和落后,但这些地区的旧制度,旧意识受到了冲击。

②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交通、住房特别是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日益严重。

〔重点、难点〕

1.工业革命进行的前提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一方面,扫除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使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工业革命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后,也只有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力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所以,在英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需要的一切条件都因为有了资产阶级的政权而得到了保证。因此,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既是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前提,也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O。

2.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

件 雄厚的资本 英国资产阶级通过对本国劳动人民的剥削、殖民掠夺和贩卖黑奴,赚取大量的钱财,有了充足的资本。

充足的劳动力 圈地运动迫使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涌入城市,提供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

丰富的资源及原料 英国本土煤铁资源丰富,运输也很便利;英国海外殖民地很多,原料来源十分充足。

海外市场的需求 英国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大洲,市场不断扩大,商品需求增加。

3.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

工业革命开展后,工厂一个接一个地建立起来了,但这时的动力主要是利用河流里的水力,由于水力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因此工厂都必须建立在河流湍急的偏僻山谷等处,但这些地区交通不便,且远离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所以动力问题成为摆在面前的急迫问题。

英国工程师瓦特吸收了前人的成果,终于制成了改良的蒸汽机,解决了当时的动力问题。它的发明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4.工业革命也是一场社会变革

(1)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世界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千千万万小生产者和自耕农被抛入无产阶级队伍,而且无产阶级变得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资产阶级掌握资本,几乎得到一切好处,统治地位进一步巩固。两大阶级的对立公开化。

(2)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使一些欧美国家成为力量强大的工业国。一方面,它们以武力打开了许多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大门,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进行残酷的剥削,造成那些国家和地区的长期落后和贫困;另一方面,欧美国家的入侵,也极大地冲击了这些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旧制度和旧意识,世界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三、能力·思维·渗透

能力素质

例 下列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B.使资本主义社会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C.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D.造成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贫穷落后

分析:该题是考查对工业革命影响的理解。工业革命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对生产力、对阶级关系及对亚非拉地区的影响。答案A、B、D正是对以上三方面影响的概括,而C则明显错误,因为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而非“电气时代”。

点击思维

例 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有了极大的提高,本质上说明了

A.机器比人工的效率要高得多

B.工人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C.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D.机器可完全代替一切人力

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之所以能提高,是因为机器代替了人力,但这种代替是逐步的,而且并非一切人力均被代替,人力也有机械不可代替的优势,故D不可选择。虽然机器代替了人力,但工人的劳动条件及待遇并非因此而改善,所以积极性并未提高,B不可选。A项只是一个表面上的说明,通过这一现象,可知其本质就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故造C。

学科渗透

例 “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恩格斯的这段话是

A.肯定了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地位

B.赞扬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C.谴责英国组织“反法同盟”

D.肯定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

分析:该题综合了英、法、美各国的情况,前后知识联系紧密。学生需要首先对法国大革命。时间有所了解,才能知道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英国的有关情况,此时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故选D。

模拟考场

例 下列关于工业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有①是手工工场向机器生产的飞跃②特点是机器的发明和使用③在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近100年④各方面的突破均从英国开始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综合识记和理解的情况,工业革命中交通运输的革新应首先从美国突破而非英国,故不可选④,所以该题选A。

四、自学阶梯评估

知识掌握

1.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是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B.英国是当时最大的殖民国家

C.劳动力充足 D.资本雄厚,原料丰富

2.英国工业革命最早产生于

A.冶金业 B.采矿业 C.棉纺织业 D.交通运输业

3.在下列机器和交通工具中,哪些是18、19世纪发明的①火车②汽船③水力纺纱机④骡机⑤飞机⑥珍妮机⑦航天飞机⑧水翼船

A.①②⑥⑦⑧ B.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⑥ D.②④⑤⑦⑧

4.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的发明是

A.珍妮机 B.改良蒸汽机 C.火车 D.汽船

能力提高

1.阅读下列材料: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出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马克思《***宣言》

请回答:

(1)本材料说明工业革命的后果是什么?

(2)对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进行简要评价。

2.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国际关系的重大影响是

A.亚洲国家被卷入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

B.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C.亚洲国家大都成为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

D.美洲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延伸拓展

简述工业革命的影响,并据此指出19世纪70年代以前在政治领域内世界上有哪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

会考演练

1.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2.生活在19世纪中期的英国人出门旅行可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A.汽车 B.飞机 C.火车 D.水翼艇

3.史学界认为“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这一历史性变革指的是

A.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确立 B.工业革命的扩展

C.工人运动的迅速发展 D.争夺世界霸权的加剧

五、背景知识与课外阅读

〔材料阅读〕

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1736年1月19日瓦特出生于苏格兰的格林诺克。他从小身体虚弱,但酷爱学习,在学校成绩特别优秀。因病退学后,坚持自学,钻研天文、化学、物理及解剖学等,还学会许多外语。回家后,在父亲的工场学习技术,掌握了丰富的木工、金属冶炼和加工、机械制造、仪器修理等方面的技术。

1765年,瓦特到伦敦学习仪器制造,后到格拉斯哥当仪器修理工,负责教学用具的修理、保管。在那里,他见到一台纽可门蒸汽机模型,还遇到了布莱克和后来成名的物理学家约翰·鲁宾逊。三人经常在一起研究改进蒸汽机的问题。

瓦特对纽可门的大气活塞式蒸汽机十分推崇,但他发现这种发明存在着巨大缺陷。它仍然停留在唧商阶段,不仅消耗能量大、做功效率低,而且在运行时蒸汽机时冷时热,机械作业无法持久。为解决这些问题,瓦特用玻璃瓶、竹筒等简陋的器具做了一连串简单而有趣的实验,研究了蒸汽的密度、压力和温度之间的关系;他还对蒸汽机如何充分利用热量作了一番仔细研究,并取得了突破。

1768年,瓦特制成了单动式蒸汽机,其耗煤量仅为纽可门蒸汽机的1/4,效率却高出5倍,仍只适用于矿井抽水的蒸汽机。这部蒸汽机不但吞吐烟火,而且动作古怪,被称为“恶魔”。此后,他又致力于新课题的研究,即将直线往复的机械运动变成圆周旋转运动,提出了著名的“行星齿轮机构”。1770年瓦特制造出了复动式蒸汽机。1784年“平行连杆机构”使蒸汽机具有更广泛的工业实用性。到1790年瓦特又完成了汽缸的发明,这是整个蒸汽机改良过程的最后一步,这种改良的蒸汽机,比纽可门的机器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两倍,耗煤量却降低了75%,而且速度很快,在当时几乎无可挑剔,人称“万能蒸汽机”。

瓦特蒸汽机改良成功,为工业界注入了新活力,也改变了人类生产的面貌。它迅速成为适用于一切工业部门的动力机械,为纺织、采矿、冶金、造纸、机械等各行业广泛采用。鉴于瓦特的特殊贡献,1785年他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814年被法国聘为“法兰西科学家学会国外会长”。人们为了纪念他,还用“瓦特”作为计算功率的一种单位。

“轮船之父”——罗伯特·富尔顿

1807年8月17日,美国的哈得孙河两岸挤满了好奇的观众。一艘名为“克莱蒙特”号的轮船,正以每小时4英里(约合6.44公里)多的速度向前行驶,它只用了32小时就走完了从纽约到奥尔巴尼的240多公里的航程,而普通的帆船完成这段航程需要4天4夜。这在当时的人们看来,简直是个“奇迹”。驾驶轮船创造这一奇迹的人,就是亲自设计、制造这艘轮船的美国发明家——罗伯特·富尔顿(1765-1815)。

1765年,罗伯特·富尔顿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的兰卡斯特。他的父亲原是英国的一个穷裁缝,流落到美国后成为一名贫苦的农民。富尔顿9岁时才开始上学。父亲去世后,家中的经济非常困难,14岁时,富尔顿只好辍学进了一家珠宝商店当学徒。17岁时,离开家乡去费城独立谋生。

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富尔顿以后的生活。1787年,22岁的富尔顿前往英国伦敦学习绘画,正逢瓦特50岁诞辰。瓦特约请富尔顿为他画一张肖像,在瓦特家中,富尔顿不仅结识了这位改良蒸汽机的发明者,而且会见了前来庆贺的其他几位机械发明家。富尔顿从瓦特那里了解到蒸汽机的原理和作用,并对机械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心做一名工程师。从此,他致力于将蒸汽机运用到航船上的研究。

自瓦特发明改良蒸汽机以后,人们就期待着将蒸汽机应用于航运事业。在富尔顿之前,欧美各国的许多工程师和发明家都想最先制造出蒸汽轮船,可是他们的试验都失败了。对此,富尔顿没有灰心丧气,他凭着对造船事业的浓厚兴趣和满腔热情,在总结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始了自己的研究。

1793年,富尔顿来到法国巴黎,得到了拿破仑的支持。从模型试验到最后设计制造,他先后用了9年的时间,1803年他建造了一艘长20英尺,宽8英尺的轮船。船上安装了一台8马力的蒸汽机和一座铜锅炉。不料,在塞纳河准备试航时,一夜的狂风暴雨把他的船吹翻在河里。富尔顿没有因为这次挫折而止步不前。1806年,他回到美国纽约,带着自己设计的图纸,招收了一些工人,又开始制造新的轮船。1807年,他试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艘蒸汽轮船,取名“克莱蒙特” 号。这艘船长150英尺(约45.75米),宽13英尺(约3.96米),船体两侧各有一个轮子迅速地划水。“克莱蒙特”号在哈得孙河首次试航成功,揭开了世界航运史上的新篇章。经过不断改进,“克莱蒙特”号时速逐渐增加6-8英里(9.6-12.87公里)。1808年,他又建成了两艘轮船,逆水时速达6英里。1815年,富尔顿因病去世,终年50岁。1819年,轮船横渡大西洋成功。从此,轮船不仅在内河和沿海航线上广泛使用,而且逐渐出现在远洋航线上,成为人类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

富尔顿一生共设计、制造了17艘轮船。每设计一条新船,他总是有所改进、创新。富尔顿在工业革命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因此,被后人誉为“轮船之父”。

〔问题探讨〕

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产生于棉纺织业?

18世纪以前,英国的棉布主要从印度进口,被认为是奢侈品,包括王后在内的上流人士都喜爱它。而英国棉纺织业是在16世纪经尼德兰(今荷兰)移民引进才建立起来的。它遭到毛纺织业的排斥,又受到进口货的竞争,原料还需要进口,处境艰难,为求生存,迫切要求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也就是必须革新技术。它本身投资少、规模小,所需不过一个小工场和若干台花费不多的机器,像著名的英国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罗伯特·欧文,只借200英镑就办起工场。它又不受行会和政府法规的束缚,革新阻力小。1700年,议会为保护毛纺织业发展,禁止棉织品进口,国内市场需求却有增无减,为棉纺织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好机会。

工业革命时期女工和童工的大量使用

由于使用机器,熟练劳动的要求降低,不需要很强壮的体力,对某些工序来说,儿童矮小的身材及纤细的手指却成为机器的最好助手。一个15岁的孩子照看两架蒸汽织机,织出3.5匹织物,可在同一时间内,一个熟练工人用飞梭织,只织出一匹。而且儿童温顺,人们可毫无困难地使他们处在一种为成年人所不愿轻易屈从的、被动服从状态。工资是成年人的l/6至l/3,有时仅仅给食宿就算报酬。1785年,英国一经济学家指出,由于劳动力是妇女儿童,“用在产品中原料的价值,在制造过程中增长了1000%到5000%。”

兰开夏(英国工业城市)最初一批工厂全用童工。1788年,英国142个纱厂使用童工2.5万人,女工3.1万人,男工只有2.6万人。童工在低矮、门窗紧闭、飞花时时飘进肺里的厂房,常常工作14-18小时,仅有40分钟吃饭时间,还得用20分钟擦机器。手指轧断,四肢被辗碎,诸多事故层出不穷。繁重的劳动,使童工身体发育畸形,智力荒废,道德沦丧。马克思写道:“不列颠工业像吸血鬼一样,只有靠吸吮人血并且是儿童的血——才能生存。”

我简单说一下。

你所说的这些宗教实际都是基督教。在基督教会的发展历史上,由于对权力、对教义等等的分歧,教会内部发生了分裂。但是天主教一直继承者基督教的衣钵。

再一个,在国内你所见到的基督教就是16世纪后的新教。

第一次分裂:出现两大分支罗马公教(又称加特力教、公教、天主教、旧教)和东正教。首先是东西方教会的分裂。

东西方教会分裂的因素有很多

1、交通困难

2、语言分歧

3、皇帝对宗教的过分干涉

4、神学争执激烈

5、君士坦丁堡的宗主教对教宗权利只是硬头皮接受

6、对圣像的争执

7、宗主教佛西要与弥格尔·塞鲁来拒抗教宗,终于1054年正式分裂

详细经过:1053年君士坦丁堡主教弥格尔·塞鲁来要做东方教宗,关闭东方拉丁礼教堂,致函罗马。诋毁罗马,否认信经及擅改宗教道理。教宗良九世为免分裂。派以亨拜枢机为首的使节团,可惜因缺乏外交手段,被禁止举行弥撒圣祭。1054年,亨拜与同伴在唱大日课时进圣莎斐亚大殿,将开除教籍的判词,放在祭台上,并喊“愿天主鉴临,评判吾辈。”弥格尔不肯低头,将诏书当面焚毁,为争取同情,把枢机的措施,曲解以激怒众人,裂教局势在东方的一切教会中,教随他而去。实际使东正教与罗马分离的是彼此的不谅解与成见,应当努力避免不必要的对立,达成彼此间谅解、尊重和友爱。

目前:天主教和东正教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密切,有人说除了宗座首席权的问题外,天主教会和东正教会基本上都快合一了。不过,在未实现有形可见的圆满合一之前还是有一个条文应该遵守的,最主要的是有关圣事共融的的原则。天主教会尚禁止其神职人员与东正教神职人员有圣事性的共通,法典908条规定:禁止天主教司铎和未与天主教会完全共融的教会团体的司铎或圣职人员共同举行圣祭。当然,随着合一进程的进展,我们相信有一天会达致圆满的合一的。在东正教神职人员手里领受圣事是有效的,但天主教会禁止我们出于好奇和好玩去领受。

第二次分裂:出现了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也就是这次新教(在中国被误称为基督教)从基督教里面分裂出去了。

德国马丁路德的分裂。天主教会发展到一五一七年,德国的马丁路德神父出于对教宗的种种不满而离开了天主教会,把圣经和教义做了一些改变后另创新教,但两个相似而又不同的教派,都相信同一位天父,就是创造、救赎和照顾人类的天主(基督教弟兄称“神”或“耶和华”),并相信天父所打发来的耶稣基督为全人类的救世主,因此人们为区别两个不同的教会,把天主教称为基督教旧教(即原始基督教),而把马丁·路德所创立的新教(Protestant,原意是“抗议”)误译为“基督教”,在学术界则称为“抗罗宗”。在国外,基督教(Christianity)是指所有相信耶稣基督的各教会的通称。在中国,学术界渐渐用“基督宗教”来概括所有信耶稣基督的教会。

英国的清教徒 (Qingjiaotu)是16世纪下半叶从英国国教内部分离出来的宗教派别。16世纪上半叶,英王亨利八世与罗马教皇决裂,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以英王为首领的国教会(圣公会),但保留了天主教的主教制、重要教义和仪式。16世纪60年代,许多人主张清洗圣公会内部的天主教残余影响,因此得名清教徒。他们接受加尔文教教义,要求废除主教制和偶像崇拜,减少宗教节日,提倡勤俭节忍,反对奢华纵欲。因其要求在圣公会内未能实现,自70年代起,脱离圣公会,建立独立教会,选举长老管理宗教事务。清教教义反映了教会改革推动政治变革的愿望。17世纪上半叶,信奉清教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国王的冲突愈演愈烈,导致英国革命,亦称清教徒革命。内战期间,议会废除主教制度。1843年在威斯特敏斯特牧师大会上清教徒分裂为长老派和独立派,后者主张地方自愿结合的宗教团体独立,反对凌驾于此之上的长老制度。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清教徒受到迫害。1688年光荣革命后,议会通过《宽容法》,允许不信奉国教的新教徒建立自己的教会。但对清教徒担任公职仍有所限制,到1828年政权才对清教徒完全开放。 因此上可以说英国的清教属于新教。

在我们中国农村大部分是天主教信仰者,但也有很多新教的信仰者。中国的天主教信徒官方数字500万,新教大概1000万。

圣经是基督教的,所以天主教、东正教、新教都有圣经。

圣经数目:天主教圣经—旧约46卷.新约27卷.合计73卷。

基督教圣经—旧约39卷.新约27卷.合计66卷。

基督教旧约少7卷:多、友、巴、智、德、加上、加下。因为这7卷旧约是用希腊文写成,其中加下12:38-45为亡者献祭,涉及炼狱的存在,因此,这7卷旧约,不被基督教承认为圣经。

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区别:

成义,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分歧有很多方面,但根本上都是从成义这里衍生出来的。详细区别:答:天主教与基督教有共同点及相异点:以下分七项答覆:

⑴同根分枝 ⑵基本信仰 ⑶基本敬礼⑷基本伦理

⑸传道使命 ⑹行政组职⑺主内合一

一.同根分枝:从信仰根源及教会历史作简要分述

1.同根:从信仰根源看,由主耶稣建立的教会,是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和初期信友传下来的教会。在这信仰根源上,没有区分「天主教」、「基督教」的名称。

2.分枝:从教会历史看,原本是合一的教会,在历史中有二次大分裂:公元1054年,合一的教会分成二个教会:东方教会和西方教会。东方教会,史称希腊公教会或东正教;西方教会,史称拉丁公教会或罗马公教会。东西方教会在信仰根源上,可说完全相同,而在表达信仰及敬礼上,却有各自的特色;在教会行政上,各自分治,东正教由其首席教长以象征性领导,罗马公教会由教宗以实质性领导。为辨别这两个公教会,一般称希腊教会为东正教(ORTHODOX),称罗马公教会为 ( CATHOLIC中译:天主教 )。16世纪从罗马公教会再分枝的基督教,主要有四个教派:

(1)路德教派 (信义宗) LUTHERAN CHURCH ———— 1517年

——重洗派 ANABAPTISTS —————————— 1534年

——士文克特派 SCHWENKFELDAINS ————— 1539年

——门诺会 MENNONITES. —————————— 1545年

(2)慈运理派 ZWINGLIANISM. —————————— 1523年

——清教派 PURITANS. ———————————— 1559年

——公理宗教会ConGREGATIONAL —————— 1581年

3)圣公会 ANGLICANM CHURCH ————————— 1534年

(4)长老会 PRESBYTERIAN ——————————— 1537年

——加尔文派 CALVINISM —————————— 1541年

以上(1)至(4)教派,一般称为基督教。这四大教派可说是后来400多个基督教派的源流。其中圣公会因延续宗徒的「主教」品位,因此,圣公会在信仰、圣事礼仪、行政体制,都与罗马公教会相近。罗马公教会在16世纪——明朝末年,由罗明坚和利玛窦,二位传道士来到中国后,他们在1583年,把罗马公教会CATHOLIC CHURCH 以中文译用「天主教」,以别基督教在中国译用的「基督教」。

以下只分述初期基督教在16世纪从天主教分枝后的同与异:二至七项

二.基本信仰:两教信仰渊源、圣经数目、讲解圣经、基本信仰、人得永生、之同与异

1.信仰渊源:两教都根据圣经——旧约和新约:上主对人的启示,人对上主启示的回应。天主教信从圣经,也信从圣传,即宗徒及历代教会的传承。基督教只信圣经不信圣传。

2.圣经数目:天主教圣经—旧约46卷.新约27卷.合计73卷。

基督教圣经—旧约39卷.新约27卷.合计66卷。

基督教旧约少7卷:多、友、巴、智、德、加上、加下。因为这7卷旧约是用希腊文写成,其中加下12:38-45为亡者献祭,涉及炼狱的存在,因此,这7卷旧约,不被基督教承认为圣经。

3.讲解圣经:天主教强调全球统一的圣统制,由圣职人员依照训导权核准的圣经注解,讲解圣经;基督教强调地方教会及每人直接由圣灵指引,信友可自由讲解圣经。

4.基本信仰:两教根据圣经共同的基本信仰包括:(1)信拜唯一至爱的上主(2)信传上主创造天地万物和人类(3)信传上主一体三位在耶稣身上救赎人类,死亡及复活(4)信传圣灵(神)恩赐信从圣子耶稣的人,获得永生、肉身复活,共享天国荣福。

5.人得永生:天主教强调,信望爱三德,是人得永生的必要条件;相信有赏善罚恶的天堂、炼狱、地狱。基督教强调,信耶稣必得永生——因信成义,不靠人的行为;相信有赏善罚恶的天堂、地狱、无炼狱。

三.基本敬礼:两教敬拜上主、敬礼圣贤、圣事祈祷、之同与异

1.敬拜上主:两教在礼仪祈祷时,都共同「敬拜」唯一上主一体三位,及天人的中保耶稣基督。

2.敬礼圣贤:天主教「敬礼」圣贤包括:圣母、天使、圣人、圣女、人类历史中的圣贤,祖先;并绘制有形象的耶稣,圣贤和祖先的牌位,表达敬意、效法善行、彼此相通、请求转祷上主.基督教依照旧约禁拜偶像(申5:6-10),只以耶稣为天人中保,不敬礼圣贤、祖先。

3.圣事祈祷:天主教有七件圣事礼仪,即圣洗、坚振、圣体、告解、圣职、病老傅油、婚姻.以弥撒感恩祭典为中心,全球有统一的团体祈祷经文,也有地方教会自行编用的祈祷经文。基督教各教派都有圣洗圣事,而无弥撒圣祭、也无其它圣事;圣餐(圣体)也只是纪念主耶稣的最后晚餐;团体祈祷,注重读圣经、讲道,献唱圣诗、祈祷。

四.基本伦理:两教都强调该遵行上主十诫,并以主耶稣所教导的:「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你们一样」为互爱的准则。

五.传道使命:天主教较注重普世教会及用天主教教理传道,推展修会男女会士到世界各地传道、建立教会;地方教会则由圣职人员负责牧灵工作;而忽略信友的传道使命。梵二大公会议(1962-1965 ) 重视地方教会,并积极推动信友传道的意识及传道工作,并以当地文化传道建立地方教会。基督教开始就以信徒和地方教会为主体,注重信徒直接用圣经传道及扩展地方教会。而较忽视当地文化。

六.行政组织:天主教注重从上治下的圣统制,以教宗治理普世教会。以教区主教治理地方教会。

基督教以信徒和地方教会为主体,由信徒选出的「长老团」,集体治理其地方教会。

七.主内合一:自16世纪基督教从天主教分离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基督教分枝有数百教派,但在基本信仰上,天主教与基督教各派,可说在主内同根、大同小异。

合一的宗旨:本着天主是爱,凡是包容凡是相信 “所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哲理虽异,目标则一。每一种宗教都强调人类的改善、爱心 、尊重他人和分担他人的痛苦。在这方面,各种教的看法和目标都大致相同。”。有了众多的共同点各宗教都在努力实现同归一牧同属一栈的理想,基督教为了促进各教派的交流共融,设立了「普世基督教协会」;天主教召开梵二大公会议,除了革新整体教会,并以大公主义法令,从彼此的共同点交谈,合作促进所有基督徒合一;梵二后,也设立基督徒合一秘书处,积极推动与基督教兄弟姊妹互访交流、共同祈祷。

关于“世界历史常识大全1000题及答案解析”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史课网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